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9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頁,第18字
音《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从卩,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
例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例又,《儀禮・士昏禮》:啟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例《韻會》:俗作却,又訛作㕁。
注解
〔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卻〕字拼音是qu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𧮫、卩、;、谷、卩。
〔卻〕字造字法是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却」。從卩,谷( què )聲。卩( jié ),象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卩」與腳的活動有關。本义是退。
〔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uè] ⑴ 退⑵ 退還,不受⑶ 表示轉折⑷ 去掉
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下载整理。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