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òu ㄓㄡˋ

皮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U+76B1
汉语字典

皮部

10画

5画

左右结构

zhou

zhòu

形声字

QVHC 86 、 QVBY 98

NSDHE

RXXI

24147

4126

5469

U+76B1

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4頁,第22

同文書局本: 第791頁,第46

標點整理本: 第748頁,第2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皱側救切,音縐。
玉篇
》:面皺也。
增韻》:眉攢也。

又,《類篇》:皵也。韓愈〈南城〉詩:爛熳堆眾皺。朱子註:謂高陵深谷如皺物蹙摺之文耳。

又,孟郊〈南城聯句〉㊟:紅皺曬檐瓦。許彥周《詩話》:紅皺是說乾棗。

又,《集韻》:葘尤切,縐平聲──革文蹙也。與同。

又,貫休〈湖頭別墅〉詩:饑䑕掀菱殼,新蟬避栗皺。〔註〕皺栗,蓬也,叶上頭、下休。

玉篇》亦作,《字彙補》亦作皱,俗作皱

注解

〔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皮部

〔皺〕字拼音是zh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芻、皮

〔皺〕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皮,芻( chú )聲。本义是皮膚因鬆弛而起的紋路。

〔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òu] ⑴ 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⑵ 紧蹙;收缩。如⑶ 泛指物体表面紧缩和揉弄而形成的纹路。如⑷ 用同“㥮”。固执。 [zhōu] ⑴ 同“𩌄”。皮革皱纹。⑵ 栗蓬,栗子的外壳。

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下载整理。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