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01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0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0頁,第7字
音《廣韻》:烏攜切;《集韻》、《韻會》、《正韻》:淵畦切,音。
《玉篇》:行竈也。
例又,《集韻》:一曰明也。
例又,《廣韻》與同。
音又,《集韻》、《類篇》犬穎切,音頃。
《博雅》:明也。
例又,一曰小竈。
《爾雅・釋言》:煁烓也。〔註〕今之三隅竈。〔疏〕烓者,無釜之竈,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爲此竈,上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
音又,《唐韻》:口迥切,音褧。
《說文》:亦行竈也。
音又,《集韻》:犬繠切;《韻會》:丘癸切,音頍──義同。
音又,《集韻》、《韻會》於避切,音恚──義同。
音又,揚子《方言》:烓,明也。〔註〕烓,口類反。
音又,《集韻》:涓惠切;《韻會》:古惠切,音桂。
《集韻》:明也。通作昋、炅。
音又,《集韻》:口定切,音絅──小竈也。
音又,《類篇》:一決切,音抉──亦明也。
注解
〔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烓〕字拼音是w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圭。
〔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ēi] ⑴ 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⑵ 明。⑶ 姓。
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下载整理。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