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的笔顺
豆字概述
〔豆〕字拼音是dòu,部首是豆,总笔画是7画。
〔豆〕字是独体字,五行属火。
〔豆〕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豆〕字仓颉码是MRT,五笔是GKUF,四角号码是10108,郑码是AJUA,中文电码是6258,区位码是2225。
〔豆〕字的UNICODE是U+8C4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910,UTF-32:00008c46,UTF-8:E8 B1 86。
〔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696,属常用字。
〔豆〕字异体字是䇺、梪、痘、荳、𣅋、𣅑、𣅣、𤽋、𤽔、𧯚、𧯜、𧯝。
豆的意思
豆
dòuㄉㄡˋ基本解释
①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科。~子。~荚(豆角儿)。~浆。~绿。煮~燃萁。目光如~。
②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儿。
③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
④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standing cup。
豆,古食肉器也。 —— 《说文》卬盛于豆。 —— 《诗·大雅·生民》
3.又。
于豆于登。笾豆大房。 —— 《诗·鲁颂·閟宫》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 《尔雅》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 —— 《周礼·考工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 明· 刘基《卖柑者言》
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4.古代容器 vessel。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 —— 《左传·昭公三年》
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5.“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bean。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 —— 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6.古代重量单位 a weight unit。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 —— 《说苑辨物》
7.样子像豆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bean。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8.姓。
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豆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51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91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67頁,第18字
古文: 、 、
音《唐韻》:徒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竇。
《說文》:古食肉器也。
《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
《書・武成》:執籩豆。
《詩・小雅》:爲豆孔庶。
《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註〕豆,祭器,狀如鐙。
《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獻豆。〔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又,〈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又,〈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註〕崇,高也。豆實四升。
《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例又,揚子《方言》:楚宋衞謂桮爲豆籠。〔註〕盛桮器籠也。
《集韻》或作梪、䇺。
例又,《韻略》:穀也。
《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
《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于寶㊟《晉書》:駑馬戀棧豆。又,《博雅》:天豆,雲實也。又,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又,相思子,一名紅豆。又,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例又,《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例又,官名。
《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例又,地名。
《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例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例又,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又,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又,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音又,《正韻》:當口切,音斗。
《玉篇》:量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音又,《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
《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釋文〕豆音羞。
音又,《韻補》叶動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膝,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音又,叶田故切,讀作渡。
《詩・小雅》: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既翕,和樂且孺。
《音學五書》:豆叶孺。
例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
《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
卷目:考證・酉集中 部首:豆部
愛日堂藏本: 第68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1頁,第10字
《書・武成》執籩豆。
謹照原文改執豆籩。
《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獻豆。
謹照原文商改殷。
《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翕,和樂且孺。
謹照原文旣翕改旣具。
注解
〔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豆部。
〔豆〕字拼音是dòu,独体字,五行属火。
〔豆〕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òu] ⑴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⑵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⑶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⑷ 姓。
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候切頁碼第154頁,第4字續丁孫
豆
古食肉器也。从囗,象形。凡豆之屬皆从豆。
古文豆。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笛奏反頁碼第391頁,第3行,第1字述
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凡豆之屬,皆從豆。
鍇注臣鍇曰:「《周禮》:『瓬人爲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豆實三而成觳。』又曰:『豆中(去聲)縣(音玄)。』注:『縣繩以正豆之柄。』觳,三斗也。『人日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也。』注云:『一豆酒當一升酒也。』」
反切………頁碼第391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豆。
鍇注臣鍇曰:「象。」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826頁,第2字許惟賢第367頁,第2字
古食肉器也。
段注《考工記》曰: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左傳》曰:四爲豆。《周禮・醢人》。掌四豆之食。
从囗。
段注音圍。象器之容也。
象形。
段注上一象幎也。《特牲》。籩巾以綌纁裏。《士昏》。醯醬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士喪。籩豆用布巾。是也。下一象丌也。《祭統》注曰:鐙豆下跗。是也。丷象骹也。《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校者,骹之假借字。注云:豆中央直者。是也。豆柄一而巳。㒳之者,望之則㒳也。畫繪之法也。《考工記》曰:豆中縣。注。縣繩正豆之柄。是也。豆柄直立。故豎侸豈字皆从豆。徒切。四部。
凡豆之屬皆从豆。
,古文豆。
段注鍇本如此作。《玉篇》亦曰古文。當近是。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豎,侸、豈皆从豆者,直立也。脰从豆亦有直立意。米豆乃菽之借。
白话解释
豆:古代吃肉时用的盛器。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象形。,这是古文写法的“豆”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上像有飾紋的器容,下像其器項、器底,則多了器蓋,不影響其音、義,正像古代盛肉的食器。金文三例,都像有器蓋的豆器。戰國文字三例,第一例承之甲文,顯而易見;第二例器容和器項略分開,稍失其形;第三例器容左側開口,似遠其形。篆文最似金文第三例之。隸書、楷書沿之,也都同於篆文。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豆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05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03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1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00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92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83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201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72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00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2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8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7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137頁【補遺】第16758頁【後編】第1819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89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11頁【崇文】第16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0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0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07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97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492頁,第11字 |
豆字的翻译
- beans, peas; bean-shaped
- Schale auf schmalem Säulenfuß (S), Bohne, Hülsenfrucht (S, Agrar), Dou (Eig, Fam)
- légumineux, haricot, pois
豆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望山
楚〔战国〕 简 郭店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