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的笔顺
壁字概述
〔壁〕字拼音是bì,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6画。
〔壁〕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辟、土”,五行属土。
〔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辟声。本义是墙壁。
〔壁〕字仓颉码是SJG,五笔是NKUF,四角号码是70104,郑码是XMSB,中文电码是1084,区位码是1758。
〔壁〕字的UNICODE是U+58C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721,UTF-32:000058c1,UTF-8:E5 A3 81。
〔壁〕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384,属常用字。
〔壁〕字异体字是廦、𨐧。
壁的意思
壁
bìㄅㄧˋ基本解释
①墙。四~。~报。~画。~挂。~毯。~橱。~灯。铜墙铁~。
②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肠~。
③陡削的山崖。峭~。~立。
④军营的围墙。~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⑤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同本义wall。
壁,垣也。 —— 《说文》壁亦土也。 —— 《风俗通》观壁垒于北落兮。 —— 张衡《思玄赋》家徒四壁立。 —— 《汉书·司马相如传》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 《聊斋志异·促织》
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3.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wall。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4.军营;军营的围墙barracks and the enclosing walls of barrack。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史记·项羽本纪》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 汉· 班固《高帝纪上》
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5.陡峭的山崖cliff。
山四面峭壁拔起。 —— 明· 刘基《苦斋记》
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6.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one of the Chinese zodiacal constellations。
7.边,面side。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 —— 元· 王实甫《西厢记》
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8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240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72頁,第18字
音《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音繴。
《說文》:垣也。
《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
《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音又,軍壘。
《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例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例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例又,赤壁,在蒲圻。
《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
《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蓋傳疑也。
例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江淹詩:緬映石壁素。
《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
例本作[⿱土],十四畫。
《說文》經史皆同。
《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
注解
〔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壁〕字拼音是b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辟、土,五行属土。
〔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辟声。本义是墙壁。
〔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墙⑵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⑶ 陡削的山崖⑷ 军营的围墙⑸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比激切頁碼第453頁,第23字續丁孫
壁
垣也。从土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僻反頁碼第1065頁,第5行,第3字述
垣也。從土辟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比激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738頁,第2字許惟賢第1190頁,第5字
垣也。
段注《釋名》。壁,辟也。辟禦風寒也。按壁自其直立言之。
从土。辟聲。
段注比激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壁,土墙。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辟”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土、辟聲,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土部》:「壁,垣也。从土、辟聲。」從土,表示與土地建物相關;從辟,表示音讀,兼表遮避風雨的意思,本義是牆壁。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壁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98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55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02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38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9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39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8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60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8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8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6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195頁【補遺】第1798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47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93頁【崇文】第47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72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216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48頁,第1字 |
壁字的翻译
-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 Klippe
- mur, paroi, falaise, rempart
壁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包山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