赱字概述
〔赱〕字拼音是zǒu,部首是土,总笔画是6画。
〔赱〕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龰"”或“土、""”。
〔赱〕字仓颉码是GCO,五笔是FUYU,四角号码是40308,郑码是BUS。
〔赱〕字的UNICODE是U+8D7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209,UTF-32:00008d71,UTF-8:E8 B5 B1。
〔赱〕字异体字是走。
赱的意思
赱
zǒuㄗㄡˇ基本解释
◎同“走”。
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走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06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15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92頁,第24字
古文: 㞫
音《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奏上聲。
《說文》:趨也。从夭、从止。〔註〕徐鍇曰:則足屈,故从夭。
《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例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註〕走,猶去也。
例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註〕走,猶僕也。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
〇〔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音。
《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
《羣經音辨》:趨向曰走。
《書・武成》:駿奔走。
《孟子》:棄甲曳兵而走。
《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註〕走,疾趨也。
音又,與奏同。
《詩・大雅》:予曰有奔走。〔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音又,《韻補》叶子與切。
《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音又,叶養里切,音以。
《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卷目:考證・酉集中 部首:走部
愛日堂藏本: 第693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1頁,第27字
《詩・大雅》予曰有奔走。
謹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注解
〔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走部。
〔走〕字拼音是zǒ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龰,五行属金。
〔走〕字造字法是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是跑。
〔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ǒu] ⑴ 行⑵ 往来⑶ 移动⑷ 往来运送⑸ 离去⑹ 经过⑺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⑻ 失去原样⑼ 古代指奔跑⑽ 仆人,“我”的谦辞
赱字的翻译
- walk, go on foot; run; leave
赱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望山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