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專切頁碼第370頁,第27字續丁孫
沿
異體
緣水而下也。从水㕣聲。《春秋傳》曰:「王沿夏。」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有作『㳂』者,此隸變之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與川反頁碼第907頁,第7行,第2字述
縁水而下也。從水㕣聲。《春秋傳》曰:「王沿夏。」
鍇注臣鍇曰:「㕣音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221頁,第2字許惟賢第966頁,第8字
緣水而下也。
段注《禹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鄭本沿作松。字之誤也。馬本作均。依今文尚書也。均者,沿之假借字。如《三年問》反巡過其故鄉,《荀卿》巡作鉛。假鉛爲巡。其理一也。
从水。㕣聲。
段注與專切。十四部。㕣古文沇。
《春秋傳》曰:王沿夏。
段注《左傳》昭十三年曰:王沿夏。將欲入鄢。
白话解释
沿,顺着河流漂向下游。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是声旁。《春秋传》上说:“王法沿袭夏朝。”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水、㕣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㕣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沿。規範字作「沿」。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沿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33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36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0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83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42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1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744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483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64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2頁,第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67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1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014頁【補遺】第1767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3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71頁【崇文】第38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7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5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030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