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 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頁碼第302頁,第16字續丁孫
匏
瓠也。从包,从夸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附注按:段玉裁改作「从包,从瓠省。」並注云:「从包瓠者,能包盛物之瓠也。不入《瓠部》者,重包也。包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步交反頁碼第753頁,第4行,第2字述
瓠也。從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734頁,第2字許惟賢第759頁,第2字
瓠也。
段注瓠下曰:匏也。與此爲轉注。匏判之曰蠡,曰瓢,曰。《邶風傳》曰:匏謂之瓠。謂異名同實也。《豳風》傳曰:壺,瓠也。此謂壺卽瓠之假借字也。
从包。从瓠省。
段注瓠省舊作瓠聲。誤。《韵會》作从夸,包聲。亦誤。今正。从包瓠者,能包盛物之瓠也。不入《瓠部》者,重包也。包亦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包,
段注逗。
取其可包藏物也。
段注說从包之意。藏當作臧。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95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52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7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84頁,第1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62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0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3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49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2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5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4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0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077頁【補遺】第1737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0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76頁【崇文】第31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3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80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66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68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