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74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93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92頁,第23字
音《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淳。
《廣韻》:䳺鶉。
《本草》: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有斑點,雄者足高,雌者足。
《淮南子・時則訓》:田䑕化爲鶉。又,〈畢萬術〉:蝦蟆得爪化爲鶉。
《交州記》:南海有黃魚,九月則化爲鶉。陸佃云:鶉無常居,而有常匹,故《尸子》曰堯鶉居,《詩》曰鶉之奔奔,言鶉能不亂其匹,衞人以爲宣姜鶉之不如也。又,俗言此鳥性淳,飛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橫前,卽旋行避之,故曰鶉。
《正字通》:鶉尾特禿,若衣之短結,故凡敝衣曰衣若縣鶉。
例又,《山海經》:崑崙之丘,有鳥名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例又,星名。
《雅》:南方朱鳥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
例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鶉隂縣。
《後漢・郡國志》:安定郡有鶉觚。
例又,與醇同。揚子〈寡學篇〉㊟: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言孔子敎人,有以手援而醇和也。
音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音又,《集韻》、《正韻》都昆切,音敦。
《莊子・天地篇》:聖人鶉居而鷇食。
音又,《集韻》、《正韻》:徒官切;《韻會》:徒丸切,音團。
《詩・小雅》:匪鶉匪鳶,翰飛戾天。〔註〕,鶉,徒丸反。
注解
〔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鶉〕字拼音是chú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享、鳥。
〔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ún] ⑴ 鸟名。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鹌鹑。《廣韻•諄韻》:“鶉,䳺鶉也。”⑵ 传说中的赤凤。《埤雅》引《禽經》:“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⑶ 星宿名。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淳淳。”⑷ 鹑衣的简称。比喻破烂的衣服。《荀子•大略》:“子夏家貧,衣若縣鶉。”⑸ 通“醇”。纯美。《法言•寡見》:“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㈡ [tuán] ⑴ 同“鷻”。即雕。《詩•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飛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