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85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5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03頁,第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鉢。
《說文》:治也。
《詩・商頌》:王桓撥。
《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
例又,除也。
《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
例又,發揚貌。
《禮・曲禮》:衣毋撥。
例又,《增韻》:捩也。又,轉之也。
《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
例又,葬具。
《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
例又,鼓弦之物。
《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
例又,叱撥,良馬名。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蒲襏切,音跋──絕也。
《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疏〕撥者,撥去之,去其餘根,故猶絕也。
音又,《詩》:〔朱傳〕叶方吠切,音廢。又,叶必列切,音龞──義同。
音又,《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芟草也。與發同,亦作。
音又,撥剌,張弓貌。張衡〈思賦〉:彎威弧之撥剌。〔註〕剌,音力達反。
音又,《史記索隱》:房越切,音伐──謂大楯也。
《史記・孔子世家》:會于夾谷,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劒撥,鼓譟而至。
《集韻》作瞂。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5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9頁,第8字
《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疏》撥者,撥去之,去其餘根,故猶絕也。
謹按故猶絕也四字是釋箋之詞,當先箋後疏。謹改爲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
注解
〔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撥〕字拼音是b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發。
〔撥〕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手,發聲。本义是治理。
〔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ō] ⑴ 治理;整頓。如⑵ 分開;撥開。⑶ 指點。如⑷ 碰撞;摩擦。⑸ 彈撥絃樂器。又指套在指上的撥弦工具和彈奏的一種手法。⑹ 潑;灑潑。⑺ 掉轉。⑻ 分出;調配。如⑼ 廢棄;除去。⑽ 滅絕;斷絕。⑾ 不正。⑿ 梳具。⒀ 用同“醱”。再釀酒。⒁ 方言。給,給予。⒂ 紼,牽引靈車的繩子。㈡ [fá] ⑴ 通“瞂”。大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