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0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頁,第10字
音《廣韻》:呼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后切,音㸸。
《玉篇》:牛鳴也。
《增韻》:虓聲。
《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躍自奮。梵書《大智論》:辟如獅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則爲衆所笑。
《玉篇》亦作吽,《廣韻》亦作呴。
音又,《廣韻》:呼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蔲。
《廣韻》:聲也。
音又,《集韻》、《類篇》:厚怒聲,本作㖃。
〇〔按〕《玉篇》、《廣韻》吼㖃分載,音義各別。
《集韻》、《類篇》,非。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9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1頁,第6字
《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𠳀躍自奮。
謹照原文𠳀躍改踊躍。
注解
〔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吼〕字拼音是hǒu,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孔,五行属木。
〔吼〕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孔声。本义是([En.] 野兽)大声叫。
〔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ǒu] ⑴ 兽大声叫⑵ 人在激怒时的呼喊⑶ (风、汽笛、大炮等)发出巨大的声响
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下载整理。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