鼏字概述
〔鼏〕字拼音是mì,部首是鼎,总笔画是14画。
〔鼏〕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冖、鼎”。
〔鼏〕字仓颉码是BBUL,五笔是PHNN,四角号码是37227,郑码是WWZN。
〔鼏〕字的UNICODE是U+9F0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719,UTF-32:00009f0f,UTF-8:E9 BC 8F。
〔鼏〕字异体字是𠕪。
鼏的意思
鼏
mìㄇㄧˋ基本解释
①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
②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鼎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25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27頁,第20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
《玉篇》:覆樽巾也。
《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例又,《玉篇》:鼎蓋也。
《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註〕鼏,鼎覆也。
例又,《廣雅》:鼏,慢閹也。
卷目:考證・亥集下 部首:鼎部
愛日堂藏本: 第90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82頁,第34字
說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
照原文从鼎門聲門改冂。大鼎之鼎改鼏。
注解
〔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鼎部。
〔鼏〕字拼音是m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冖、鼎。
〔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ì] ⑴ 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⑵ 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鼏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莫狄切古音第十一、十二部頁碼第1276頁,第1字許惟賢第559頁,第2字
鼎覆也。从鼎冖。冖亦聲。
段注此九字各本無。以鼏篆解牛頭馬脯而合之。今補正。鼏見《禮經》。所以覆鼎。用茅爲之。今本作鼏。正字也。禮古文作密。叚借字也。从鼎冖者冖覆也。冖亦聲者據冥字之解知之。古者覆巾謂之幎。鼎葢謂之鼏。而《禮經》時亦通用。《䖵部》从鼏聲。亦作蜜。《虎部》䖑讀若鼏。是知鼏古音同冥。亦同密。在十一十二部之閒。今音則莫狄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惟鼎覆从之,其餘作冖。亦段氏所加。
鼎覆也(别語);冖,一切之覆(通言)。
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章授筆記 | 第295頁,第1字 |
鼏字的翻译
- cover of tripod caldron
- (English: cover of tripod kettle)
鼏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