魋字概述
〔魋〕字拼音是tuí,部首是鬼,总笔画是17画。
〔魋〕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鬼、隹”。
〔魋〕字仓颉码是HIOG,五笔是RQCY,四角号码是20511,郑码是NJNI。
〔魋〕字的UNICODE是U+9B4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755,UTF-32:00009b4b,UTF-8:E9 AD 8B。
〔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955。
魋的意思
魋
tuíㄊㄨㄟˊ基本解释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毛浅而赤黄、形似小熊的野兽。
②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神兽god animal。
魋,神兽也。 —— 《说文》
2.兽名,似小熊,毛浅而赤黄brown bear。
魋如小熊,窃毛而黄。 —— 《尔雅》。郭璞注:“今 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粗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
3.通“堆”。土墩mound。
感蜀守 冰,绝犁魋。 —— 《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
形容词
1.高大,魁伟 tall?
丽容魋翕,孔好已张。 —— 晋· 陆云《赠顾尚书》
2.用同“颓”。恶劣bad。
伴着这魋人物,便以冤魂般相缠,日影般相遂。 —— 元· 王氏《[中吕]粉蝶儿·寄情人》
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鬼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8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2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9頁,第38字
音《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穨。
《說文》:神獸也。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竊毛而黃。〔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爲赤熊。
例又,人名。
《禮・檀弓》〔註〕:桓司馬宋向戍之孫,名魋。
音又,《集韻》、《韻會》:傳追切;《正韻》:直追切,音椎。
《前漢・陸賈傳》:尉陀魋結箕踞。〔註〕服虔曰:魋音椎,今兵士椎頭髻也。
注解
〔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鬼部。
〔魋〕字拼音是tu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鬼、隹。
〔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í]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毛浅而赤黄、形似小熊的野兽。⑵ 姓。
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杜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573頁,第4字許惟賢第256頁,第11字
如小熊。赤毛而黃。从隹。鬼聲。
段注各本無此篆。據《言部》篆下曰:从言魋聲。必當有此篆。但大徐補入《鬼部》。未當。今依《爾雅》補入《隹部》。獸可言隹也。杜回切。十五部。
附注按:此徐鉉補《說文》十九字之一,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改入《隹部》,云:「魋,如小熊,赤毛而黃。从隹,鬼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既如小熊,何以又从隹鬼聲?段補未是。从鬼(與禺似),隹聲。
鬼非隹,指人死者。山魈古作山繅,离魅後作魑鬽,皆指怪獸而言,今所謂䄏怪也。昔稱黑人為烏鬼,又有鬼方(西羌),今稱洋鬼,皆指怪貌。
既如小熊何以又从隹鬼聲?此段誤也。當作从鬼(山之怪獸曰鬼)隹聲,鉉是。
魋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通訓定聲 | 第2394頁,第3字 |
2 | 章授筆記 | 第161頁,第1字 |
魋字的翻译
- bear
- ours
魋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