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的笔顺
訛字概述
〔訛〕字拼音是é,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1画。
〔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化”或“訁、化”。
〔訛〕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化聲。字本作“譌”。本义是謠言。
〔訛〕字仓颉码是YROP,五笔是YWXN,四角号码是04610,郑码是SNRR。
〔訛〕字的UNICODE是U+8A1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355,UTF-32:00008a1b,UTF-8:E8 A8 9B。
〔訛〕字异体字是䚰、叱、吪、譌、讹。
訛的意思
訛讹
éㄟˊ基本解释
①錯誤。~字。~誤(文字、記載錯誤)。~謬。~傳( chuán )。以~傳~。
②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詐。
③謠言。~言(➊詐偽的話,謠言;➋胡言亂語)。
④感化,變化:“歲月遷~。”
⑤野火燒。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言,化聲。字本作“譌”。本義:謠言。
2.同本義rumor。
譌,僞言也。 —— 《說文》
3.字亦作“訛”
民之訛言。 —— 《詩·小雅·沔水》訛言大水至。 —— 《漢書·成帝紀》
訛言(謠言)
4.差錯 error。
訛舛(差錯;謬誤);訛闕(錯誤殘缺);訛頭(過失,污點,把柄);訛替(錯誤)
動
1.訛詐 black-mail。
訛人(訛詐人);訛頭(訛詐的錢財)
2.改變;感化change; move。
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 —— 《詩·小雅·無羊》
3.變化change。
式訛爾心。 —— 《詩·小雅·節南山》歲月遷訛,斯風漸篤。 —— 《通志》
4.不正確的incorrect。
平秩南訛。 —— 《書·堯典》
訛音
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4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9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4頁,第7字
音《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例又,《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例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例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覺也。
音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例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例又,蛇名。
《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例又,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例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音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注解
〔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訛〕字拼音是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化。
〔訛〕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化聲。字本作“譌”。本义是謠言。
〔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é] ⑴ 錯誤⑵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⑶ 謠言⑷ 感化,變化:“歲月遷~。”⑸ 野火燒。
譌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五禾切頁碼第74頁,第28字續丁孫
譌
譌言也。从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
附注丁福保詁林:「案:《慧琳音義》七十七卷十一頁,『譌』注引《說文》『偽言也』,蓋古本如是。二徐本『偽』誤作『譌』,宜改。」按:今《詩・小雅・沔水》作「民之訛言」。《說文》無「訛」,「訛」字後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五他反頁碼第211頁,第1行,第3字述
譌言也。從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
鍇注臣鍇曰:「今《詩》作吪,假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五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94頁,第5字許惟賢第177頁,第15字
譌言也。
段注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
从言。爲聲。
段注五禾切。十七部。
詩曰:民之譌言。
段注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
、華、蘤,花同一字,則譌亦同上二字。[一]
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⑴「偽,古作為字。故「東作」「南偽(譌)」作、偽意同」。⑵○上列二說似謂:《尚書》「平秩南譌「,譌字當作偽,偽即「作為」之為之正字。「東作」與「南偽」義同。未知是否?俟質。
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一]朱氏第二次筆記將「譁,謣,譌」三字併為一條訓釋,而其第一次及錢氏筆記僅有「譌」字一條,今從分釋。
譌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9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13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6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03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6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40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95頁,第6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37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0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1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03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71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094頁【補遺】第1645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8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12頁【崇文】第8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9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11頁,第6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94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68頁,第10字 |
訛字的翻译
-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訛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