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字概述
〔衞〕字拼音是wèi,部首是彳,总笔画是16画。
〔衞〕字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彳、"𮧮"、亍”或“行、"𮧮"”。
〔衞〕字仓颉码是HODBN,五笔是TNHH86,TNKS98,四角号码是21221,郑码是OIAL。
〔衞〕字的UNICODE是U+885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910,UTF-32:0000885e,UTF-8:E8 A1 9E。
〔衞〕字异体字是衛。
衞的意思
衞
wèiㄨㄟˋ基本解释
①防守;衛護。《玉篇•行部》:“衞,護也。”
②衛士;警衛。《説文•行部》:“衞,宿衞也。”
③謀求。《國語•魯語下》:“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衞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
④邊陲;邊遠的地方。《爾雅•釋詁下》:“衞,垂也。”
⑤箭杆上的羽毛。《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
⑥中醫名詞。“衞氣”的簡稱。《素問•痹論》:“衞者,水穀之悍氣也。”
⑦肢體。《吕氏春秋•審時》:“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叡智,四衞變彊,𣧑氣不入,身無苛殃。”
⑧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國語•周語上》:“邦外侯服,侯、衞賓服。”
⑨驢的別名。《爾雅翼•釋獸》:“﹝驢﹞一名為衛。或曰,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為名。”
⑩宋代時俗讚美事物之辭。《爾雅•釋詁下》:“衞,嘉也。”
⑪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後相沿成地名。如:威海衛。明歸有光《備倭事略》:“春夏巡哨,秋冬還衞。”,
⑫清代戶口編制名,以三千戶為一衛。《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四十一年,令葉爾羌成丁餘回,特畀耕地編户,凡千五百户為一所,三千户為一衞。”
⑬周朝國名。《釋名•釋州國》:“衞,衞也。既滅殷,立武庚為殷後,三監以守衞之也。”
⑭水名。《書•禹貢》:“恒、衞既從,大陸既作。”
⑮西藏一部分地域的舊稱。
⑯姓。《廣韻•祭韻》:“衞,姓。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⑰通“璏”。劍鼻(劍柄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的部分)。
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60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0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85頁,第1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于歲切,音熭。
《篇海》:防也、捍也。
《玉篇》:護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例又,《爾雅・釋詁》:垂也。〔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例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註〕衞,營也。
例又,《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國語註》㊟:衞,衞圻也。
例又,宿衞。
《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例又,榮衞。
《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例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例又,國名。
《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例又,水名。
《書・禹貢》:恆衞既從。〔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例又,姓。
《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音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范{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例《篇海》本作䘙,省作衞。俗作衛、,非。
卷目:考證・申集下 部首:行部
愛日堂藏本: 第64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9頁,第21字
《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謹照原文改侯甸男邦采衞。
注解
〔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行部。
〔衞〕字拼音是wèi,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行、𮧮。
〔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èi] ⑴ 防守;衛護。《玉篇•行部》:“衞,護也。”⑵ 衛士;警衛。《説文•行部》:“衞,宿衞也。”⑶ 謀求。《國語•魯語下》:“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衞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⑷ 邊陲;邊遠的地方。《爾雅•釋詁下》:“衞,垂也。”⑸ 箭杆上的羽毛。《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⑹ 中醫名詞。“衞氣”的簡稱。《素問•痹論》:“衞者,水穀之悍氣也。”⑺ 肢體。《吕氏春秋•審時》:“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叡智,四衞變彊,𣧑氣不入,身無苛殃。”⑻ 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國語•周語上》:“邦外侯服,侯、衞賓服。”⑼ 驢的別名。《爾雅翼•釋獸》:“﹝驢﹞一名為衛。或曰,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為名。”⑽ 宋代時俗讚美事物之辭。《爾雅•釋詁下》:“衞,嘉也。”⑾ 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後相沿成地名。如:威海衛。明歸有光《備倭事略》:“春夏巡哨,秋冬還衞。”,⑿ 清代戶口編制名,以三千戶為一衛。《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四十一年,令葉爾羌成丁餘回,特畀耕地編户,凡千五百户為一所,三千户為一衞。”⒀ 周朝國名。《釋名•釋州國》:“衞,衞也。既滅殷,立武庚為殷後,三監以守衞之也。”⒁ 水名。《書•禹貢》:“恒、衞既從,大陸既作。”⒂ 西藏一部分地域的舊稱。⒃ 姓。《廣韻•祭韻》:“衞,姓。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⒄ 通“璏”。劍鼻(劍柄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的部分)。
衞字的翻译
- guard, protect, defend
衞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