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的笔顺
缯字概述
〔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ēng、zèng,部首是纟,总笔画是15画。
〔缯〕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曾”,五行属金。
〔缯〕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曾声。本义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缯〕字仓颉码是VMCWA,五笔是XULJ,四角号码是28166,郑码是ZULK,中文电码是4938,区位码是7153。
〔缯〕字的UNICODE是U+7F2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559,UTF-32:00007f2f,UTF-8:E7 BC AF。
〔缯〕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023。
〔缯〕字异体字是䌆、縡、繒、𢅋。
缯的意思
缯繒
1zēngㄗㄥ基本解释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彩。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糸( mì ),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silk fabrics。
缯,帛也。 —— 《说文》杂帛曰缯。 —— 《三苍》瘗缯。 —— 《礼记·礼运》赤绨缘缯。 —— 《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 《史记·滑稽列传》灌婴, 睢阳贩缯者也。 —— 《汉书·灌婴传》
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3.通“矰”。古代射鸟用的箭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治其缯缴。 —— 《战国策·楚策四》好弋者先具缴与缯。 —— 《淮南子·说山》缯缴充蹊。 —— 《三国志·袁绍传注》
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4.古国名 Zeng state。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
5.姓。
6.另见 zèng。
缯繒
2zèngㄗㄥˋ基本解释
◎捆,扎。把这根竿子~好。
详细解释
动词
1.绑;扎tie; bind; fasten。
缯丝为弦。 —— 《新增格古要论·制琴法》
2.另见 zēng。
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2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8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1頁,第17字
音《廣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慈陵切,音蹭。
《說文》:帛也。籀文作緈。
《前漢・灌嬰傳》:睢陽販繒者也。〔註〕師古曰:繒者,帛之摠名。
例又,國名。
《榖梁傳・僖十四年》:季姬及繒子遇于防。〈周語〉:杞、繒由太姒。〔註〕杞、繒二國,姒姓,夏禹之後。
例又,縣名。
《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至繒。〔註〕琅邪繒縣。
例又,姓。
《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繒氏。
《前漢・文帝紀》:祁侯繒賀爲將軍。
音又,《集韻》:咨騰切,音增;徂棱切,音層;作亙切,音贈──義同。
例又,與矰同。
《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雁。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37字
《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𣺦至繒。
謹照原文艾𣺦改艾陵。
注解
〔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ēng、z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曾。
〔繒〕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糸( mì ),曾聲。本义是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ēng] ⑴ 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㈡ [zèng] ⑴ 捆,扎
缯字的翻译
- silk fabrics; surname
缯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