祋字概述
〔祋〕字拼音是duì,部首是礻,总笔画是8画。
〔祋〕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殳”或“礻、殳”,五行属火。
〔祋〕字仓颉码是IFHNE,五笔是PYMC86,PYWC98,四角号码是37247,郑码是WSQX。
〔祋〕字的UNICODE是U+794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51,UTF-32:0000794b,UTF-8:E7 A5 8B。
〔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728。
〔祋〕字异体字是𣪌、𥙈。
祋的意思
祋
duìㄉㄨㄟˋ基本解释
①古代的一种兵器,即殳。
②悬挂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挂在竿子上,置放城门口,用以惊吓不当入城而入城的牛马:“关门夜开,不下羊皮之~。”
③姓。
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3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40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01頁,第8字
音《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音。
《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
《詩》曰:何戈與祋。
例又,祋祤,縣名,在馮翊。
《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祤。
音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
《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例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注解
〔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祋〕字拼音是d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殳,五行属火。
〔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ì] ⑴ 古代的一种兵器,即殳。⑵ 悬挂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挂在竿子上,置放城门口,用以惊吓不当入城而入城的牛马:“关门夜开,不下羊皮之~。”⑶ 姓。
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丁外切頁碼第94頁,第1字續丁孫
祋
殳也。从殳示聲。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丁最反頁碼第253頁,第3行,第1字述
殳也。從殳示聲。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從示、殳。《詩》曰:「何戈與祋。」
鍇注臣鍇按:馮翊有祋祤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丁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73頁,第1字許惟賢第212頁,第5字
殳也。
段注見《毛傳》。
从殳。示聲。
段注丁外切。十五部。
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㠯驚牛馬曰祋。
段注此別一義。祋與咄義同。
詩曰:何戈與祋。
段注《曹風》文。此證前一義。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祋【對】。《禮記•郊特牲》「郵表畷」,阮元以畷為綴,為招牌,與祋音義近。
《禮記》之「郵表畷」,阮元以為畷即祋字(即招牌),即「或說」之義。(畷即綴,郵高綴表也(?)。
阮元云:《禮記》之郵表畷=綴,綴,表也,即招牌也。即祋之或說之義。
祋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5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5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0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5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9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2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2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9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1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5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4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2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55頁【補遺】第1652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2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2頁【崇文】第100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8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26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37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43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321頁,第2字 |
祋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