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qìng ㄑㄧㄥˋ

石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U+78EC
汉语字典

石部

16画

4画

上下结构

qing

qìng

会意字

FNMD 86 、 FNWD 98

GEMR

BXQG

47602

4334

7764

78EC

1215213355413251 横、竖、横、横折、竖、横、撇、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横

声 殸 硜 𡔝 𣫆 𥓕

磬的笔顺

折叠展开

磬字概述

折叠展开

〔磬〕字拼音是qìng,部首是石,总笔画是16画。

〔磬〕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殸、石”,五行属木。

〔磬〕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是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磬〕字仓颉码是GEMR,五笔是FNMD86,FNWD98,四角号码是47602,郑码是BXQG,中文电码是4334,区位码是7764

〔磬〕字的UNICODE是U+78E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956,UTF-32:000078ec,UTF-8:E7 A3 AC。

〔磬〕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6044

〔磬〕字异体字是声、殸、硜、𡔝、𣫆、𥓕

磬的意思

折叠展开

qìngㄑㄧㄥˋ

基本解释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于甸人”。

古同“罄”,空,尽。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同本义chime stone; musical stone

磬,乐石也。 —— 《说文》小华之山多磬石。 —— 《山海经·西山经》泗滨浮磬。 —— 《书·禹贡》笙磬同音。 —— 《诗·小雅·鼓钟》依我磬声。 —— 《诗·商颂·那》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淮南子·泛论》钟磬置于水中。 —— 宋· 苏轼《石钟山记》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西门豹治邺》

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磬管(两种古乐器名)

3.适宜制磬的美石 fine stone。如: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动词

1.弯腰。表示谦恭bow

簪笔磬折。 —— 《史记·滑稽列传》

磬折(弯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2.假借为“骋”。纵马奔驰gallop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 《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通“罄”。空,尽 empty金积折廉,璧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览冥》

磬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01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836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795頁,第27

古文: 硜 、 磬磬

唐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磬音罄。
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
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
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
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又,編磬,特磬。陳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
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又,笙磬,頌磬。
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笙磬、頌磬。〔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又,玉磬,石磬。
書・益稷》:戛擊鳴球。
禮・明堂位》:搏拊玉磬。
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吿糴。
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
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陳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又,磬控。
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又,磬折。
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
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又,《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又,掉磬。
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又,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
左傳》作縣罄。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又,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卷目:考證・午集下 部首:石部

愛日堂藏本: 第475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57

《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笙磬頌磬。

謹照原文笙磬頌磬改頌磬笙磬。

《禮・明堂位》搏拊玉磬。

謹按明堂位拊搏是樂器,與虞書搏拊不同,今照原文搏拊改拊搏。

注解

〔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磬〕字拼音是qì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殸、石,五行属

〔磬〕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是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ìng] ⑴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⑵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⑶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于甸人”。⑷ 古同“罄”,空,尽。

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磬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usical instrument; musical stone
  2. Klangstein ( altes Schlaginstrument )​ (S)​, Qing ( topfförmiges Schlaginstrument aus Messing in buddh. Tempeln )​ (S)
  3. cloche, instruments de musique formés de pierre

磬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磬(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磬(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磬(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磬(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磬(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磬(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磬(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磬(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磬(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磬(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磬(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磬(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磬(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磬(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