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笔顺
熊字概述
〔熊〕字拼音是xióng,部首是灬,总笔画是14画。
〔熊〕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能、灬”,五行属水。
〔熊〕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是动物名。
〔熊〕字仓颉码是IPF,五笔是CEXO,四角号码是22331,郑码是ZSRU,中文电码是3574,区位码是4860。
〔熊〕字的UNICODE是U+718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066,UTF-32:0000718a,UTF-8:E7 86 8A。
〔熊〕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185,属常用字。
〔熊〕字异体字是㷱、熋、能、𤌶、𤠗、𧰯、𪏛。
熊的意思
熊
xióngㄒㄩㄥˊ基本解释
①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②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③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bear。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说文》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尔雅》黄能入于寝门。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 —— 《仪礼·乡射礼》
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5.古州名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 —— 《新唐书》
6.姓。
形容词
1.通“雄”。雄性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 —— 《北史·羊祉传》
2.软弱,无能 weak; incompetent; 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rebuke。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21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9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9頁,第19字
古文:
音《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
《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
《爾雅・釋獸》:熊,虎。〔疏〕,類也。
《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例又,赤熊。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
例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
《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䰟䰟。
例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例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
例又,西熊,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例又,人名。
《書・舜典》: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
例又,《史記・五帝紀》:黃帝爲有熊。
《韻會》:有熊,國名,黃帝所都。
例又,《廣韻》:亦姓。
《左傳》:賢者熊宜僚。又,複姓。
《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
音又,《集韻》:矣㱡切──義同。
《唐韻正》:熊音羽陵反。
《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
《公羊》、《榖梁傳》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兩號,非矣。
《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云: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于陵反,張叔㊟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
音又,《集韻》:囊來切──同「能」。
《左傳・昭七年》:晉侯夢黃能入于寢門。〔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註。
例《集韻》或作、能、。
注解
〔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熊〕字拼音是xi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能、灬,五行属水。
〔熊〕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是动物名。
〔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óng] ⑴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⑵ 方言,指斥责⑶ 姓。
熊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羽弓切頁碼第333頁,第11字續丁孫
熋
異體熊
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从熊。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古熊字象形。」林義光《文源》:「象頭背足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楚文字从大能,似『熊』之本義即為『大能』。若然,則『熊』从『火』實為『大』之訛變。」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于戎反頁碼第816頁,第5行,第1字述
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鍇注臣鍇曰:「熊,陽物,故冬蟄。」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羽弓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16頁,第1字許惟賢第837頁,第2字
熊獸,佀豕。山凥。
段注俗作居。
冬蟄。
段注見《夏小正》。
从能。炎省聲。
段注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云:賓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爲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于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韵。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于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穀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
凡熊之屬皆从熊。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炎。
从炎省聲者,東覃對轉 [三]。[三]原文如此。
白话解释
熊,似猪的野兽。山居,冬眠。字形采用“能”作边旁,省略了“火”的“炎”作声旁。所有与熊相关的字,都采用“熊”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猛獸的樣子,有大嘴、尖爪、巨足掌。篆文改為從能、炎省聲。從「能」,指能為熊的一種;「炎」表示音讀。隸書與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自「能」假借為才幹、強壯的意思,如「能幹」、「能耐」,後被借義所專用,而以「熊」指動物本身。
熊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56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29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25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5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3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4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89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0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0頁,第1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2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1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862頁【補遺】第1749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55頁【崇文】第34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7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52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64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41頁,第7字 |
熊字的翻译
-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 Bär (S), Xiong (Eig, Fam)
- ours, ourse
熊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