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的笔顺
濕字概述
〔濕〕字拼音是shī,部首是氵,总笔画是17画。
〔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㬎”。
〔濕〕字仓颉码是EAVF,五笔是IJXO,四角号码是36133,郑码是VKZU。
〔濕〕字的UNICODE是U+6FD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629,UTF-32:00006fd5,UTF-8:E6 BF 95。
〔濕〕字异体字是湿、溼、漯、隰、𣺝、𣺯、𤂽、𦒣。
濕的意思
濕湿
1shīㄕ基本解释
①同“溼”。《玉篇•水部》:“濕”,同“溼”。《説文》作“溼”,汉隶多作“濕”,后来通用无别。《易•乾》:“水流濕,火就燥。”孔穎達疏:“水流於地,先就濕處。”唐杜甫《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②〔濕濕〕➊牲畜耳朵摇动貌。《集韻•緝韻》:“濕,濕濕,牛呞動耳皃。”《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毛傳:“呞而動其耳,濕濕然。”➋浪涛开合貌。《文選•木華〈海賦〉》:“驚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張銃注:“瀼瀼濕濕,開合貌。”
濕湿
2tàㄊㄚˋ基本解释
①古水名。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在今山东省境内。后作“漯”。《説文•水部》:“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桑欽云:出平原高唐。”鈕樹玉校録:“《玉篇》作‘漯’。”《廣韻•合韻》:“漯,水名,在平原。濕,漯同。”《續漢書•郡國志四》:“平原郡,九城:……高唐,濕水出。”参见“漯”。
②〔濕陰〕➊汉侯国名。《集韻•合韻》:“濕,濕陰,漢侯國名。”按:《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濕陰定侯昆邪,以匈奴昆邪王將衆十萬降侯,萬户”唐顔師古注:“濕,音吐合反。”➋古地名。在山东省济南市北。《續漢書•郡國志四》:“平原郡。九城:……濕陰。”
濕湿
3xíㄒㄧˊ基本解释
①同“隰”。低湿的地方。《集韻•緝韻》:“隰,《説文》:‘阪下溼也。’或作濕。”
②同“隰”。古人名用字。《集韻•帖韻》:“隰,闕。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或从水。”《穀梁傳•襄公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濕。”陸德明釋文:“公子濕,本又作‘隰’,又音燮。”按:左氏《春秋•襄公八年》作“公子燮”。
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6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5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603頁,第36字
古文:
音《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
《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
《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音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
《詩・小雅》:其耳濕濕。
音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音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例《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
《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
〇〔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
注解
〔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濕〕字拼音是s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㬎。
〔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ī] ⑴ 同“溼”。《玉篇•水部》:“濕”,同“溼”。《説文》作“溼”,汉隶多作“濕”,后来通用无别。《易•乾》:“水流濕,火就燥。”孔穎達疏:“水流於地,先就濕處。”唐杜甫《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⑵ 〔濕濕〕➊牲畜耳朵摇动貌。《集韻•緝韻》:“濕,濕濕,牛呞動耳皃。”《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毛傳:“呞而動其耳,濕濕然。”➋浪涛开合貌。《文選•木華〈海賦〉》:“驚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張銃注:“瀼瀼濕濕,開合貌。”㈡ [tà] ⑴ 古水名。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在今山东省境内。后作“漯”。《説文•水部》:“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桑欽云:出平原高唐。”鈕樹玉校録:“《玉篇》作‘漯’。”《廣韻•合韻》:“漯,水名,在平原。濕,漯同。”《續漢書•郡國志四》:“平原郡,九城:……高唐,濕水出。”参见“漯”。⑵ 〔濕陰〕➊汉侯国名。《集韻•合韻》:“濕,濕陰,漢侯國名。”按:《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濕陰定侯昆邪,以匈奴昆邪王將衆十萬降侯,萬户”唐顔師古注:“濕,音吐合反。”➋古地名。在山东省济南市北。《續漢書•郡國志四》:“平原郡。九城:……濕陰。”㈢ [xí] ⑴ 同“隰”。低湿的地方。《集韻•緝韻》:“隰,《説文》:‘阪下溼也。’或作濕。”⑵ 同“隰”。古人名用字。《集韻•帖韻》:“隰,闕。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或从水。”《穀梁傳•襄公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濕。”陸德明釋文:“公子濕,本又作‘隰’,又音燮。”按:左氏《春秋•襄公八年》作“公子燮”。
濕字的翻译
- wet, moist, humid, damp; an illness
- Nässe, Feuchtigkeit (S), naß, feucht
- humide, mouillé, moite, imbibé d'eau
濕的字源字形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