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的笔顺
沱字概述
〔沱〕字拼音是tuó,部首是氵,总笔画是8画。
〔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它”,五行属水。
〔沱〕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它声。本义是江水支流的通名。
〔沱〕字仓颉码是EJP,五笔是IPXN,四角号码是33112,郑码是VWRR,中文电码是3108,区位码是6791。
〔沱〕字的UNICODE是U+6CB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25,UTF-32:00006cb1,UTF-8:E6 B2 B1。
〔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021。
〔沱〕字异体字是池、沲、𣴾、𣵺、𣵻、𩃰、𩃱。
沱的意思
沱
tuóㄊㄨㄛˊ基本解释
◎可以停船的水湾(多用于地名)石盘~;金钢~(均在中国四川省)。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水,它声。本义:江水支流的通名。
2.同本义tributary。
沱,江别流也。 —— 《说文》
沱汜(泛指江水支流)
3.可以停船的水湾 arm; small bay in a river。多用于地名。四川省有朱家沱、石盘沱等。
4.沱江 Tuo River。长江的支流,在四川省。
形容词
1.恸哭的,泪如雨下的wailing。
出涕沱若,戚嗟若。 —— 《易·离》
2.大雨瓢泼的样子rainy。
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 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5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3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0頁,第17字
音《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
《說文》:水別流也,出㟭山㊟。
《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
《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
《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例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例又,涕垂貌。
《易・離卦》:出涕沱若。
例又,大雨貌。
《詩・小雅》:俾滂沱矣。
音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音柁──與同。瀢,沙土往來貌。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
例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音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5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24字
《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注解
〔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沱〕字拼音是t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它,五行属水。
〔沱〕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它声。本义是江水支流的通名。
〔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ó] ⑴ 可以停船的水湾(多用于地名)
沱字的翻译
- rivers, streams, waterways; flow
- kleine Bucht an einem Flussufer (S), abspringen, springen (V), tränenvoll, tränenreich (Adj)
- petite baie d'une rivière
沱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郭店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