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的笔顺
毌字概述
〔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àn、wān,部首是毋,总笔画是4画。
〔毌〕字是独体字。
〔毌〕字仓颉码是WJ,五笔是XFK86,XNNH98,四角号码是77740,郑码是ZYAA。
〔毌〕字的UNICODE是U+6BC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96,UTF-32:00006bcc,UTF-8:E6 AF 8C。
〔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507。
〔毌〕字异体字是貫。
毌的意思
毌
1guànㄍㄨㄢˋ基本解释
①贯穿。后作“貫”。《説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桂馥義證:“《蒼頡篇》:‘毌,穿也。’通作貫。”《集韻•换韻》:“毌,穿物也,通也。通作貫。”《墨子•備城門》:“疏束樹木,令足以為柴搏,毌前面樹。”孫飴讓閒詁:“毌,舊本作毋,今從畢校改。”
②古地名。即“毌丘”,在今山东省曹县南。《史記•六國年表》:“(宣公)與鄭會于西城,伐衛,取毌。”司馬貞索隱:“毌,音館。”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宣公與鄭人會西城,伐衛,取毌丘”。司馬貞索隱云:“毌,音貫。古國名,衛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
③姓。《正字通•毌部》:“楊慎曰:複姓有毌丘諸姓氏……今分為二姓。日毌,曰丘。”《字彙補•田部》:“案《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為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為父母之母,非也。”
详细解释
动词
1.贯穿。后作“贯”penetrate。
毌,穿物持之也。 —— 《说文》
2.通“弯”bend。
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 《史记·匈奴列传》
名词
1.古地名 [Guàn state]。即“毌丘”。在山东省曹县南。
[宣公]与 郑会于西域,伐 卫,取 毌。 —— 《史记·六国年表》
2.姓。
毌
2wānㄨㄢ基本解释
◎通“彎( wān )”。《史記•匈奴列傳》:“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司馬貞索隱:“上音彎,如字亦通也。”
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0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88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538頁,第24字
音《唐韻》、《集韻》古丸切,音冠。
《說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象寶貨之形。
音又,《廣韻》、《集韻》古玩切,音貫──義同,通作貫。
音又,毌丘,地名。
《史記・田完世家》:宣公伐衞,取毌丘。〔註〕《索隱》曰:毌,音貫。毌丘,古國名,衞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貫城卽古貫國,今名濛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又,《字彙補》:按,《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爲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爲父母之母,非也。據此,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不當从微夫切之⽏字矣。其誤已久,不可不辨。
例與⽏、母俱別。
注解
〔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毋部。
〔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àn、wān,独体字。
〔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àn] ⑴ 贯穿。后作“貫”。《説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桂馥義證:“《蒼頡篇》:‘毌,穿也。’通作貫。”《集韻•换韻》:“毌,穿物也,通也。通作貫。”《墨子•備城門》:“疏束樹木,令足以為柴搏,毌前面樹。”孫飴讓閒詁:“毌,舊本作毋,今從畢校改。”⑵ 古地名。即“毌丘”,在今山东省曹县南。《史記•六國年表》:“(宣公)與鄭會于西城,伐衛,取毌。”司馬貞索隱:“毌,音館。”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宣公與鄭人會西城,伐衛,取毌丘”。司馬貞索隱云:“毌,音貫。古國名,衛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⑶ 姓。《正字通•毌部》:“楊慎曰:複姓有毌丘諸姓氏……今分為二姓。日毌,曰丘。”《字彙補•田部》:“案《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為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為父母之母,非也。”㈡ [wān] ⑴ 通“彎( wān )”。《史記•匈奴列傳》:“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司馬貞索隱:“上音彎,如字亦通也。”
毌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古丸切頁碼第223頁,第18字續丁孫
毌
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象寶貨之形。凡毌之屬皆从毌。讀若冠。
附注段玉裁注:「者寳貨之形……一者,所以穿而持之也。古貫穿用此字,今貫行而毌廢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古安反頁碼第571頁,第7行,第1字述
穿物持之也。從一橫貫,象寳貨之。凡毌之屬,皆從毌。讀若冠穿。
鍇注臣鍇曰:「古,貝穿之。又珠亦穿之,謂之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古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262頁,第3字許惟賢第553頁,第11字
穿物持之也。从一橫。
段注各本作貫。淺人所改也。今正。
象寶貨之形。
段注各本脫。今補。者寶貨之形。獨言寶貨者,例其餘。一者所以䆤而持之也。古貫穿用此字。今貫行而毌廢矣。毌之用廣。如下云以物横毌鼎耳而舉之也,軸下云所以持輪也皆是。貫之用專。後有串字,有丳字皆毌之變也。毌不見於經傳。惟《田完世家》宣公取毌丘。《索隱》曰:毌音貫。
凡毌之屬皆从毌。讀若冠。
段注古丸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貫穿之字當从毌。
凡貫穿之貫,皆當作毌。(俗書有串,串二文,皆毌之譌體。)
毌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40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65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3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84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72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81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81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59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4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4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9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8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026頁【補遺】第1705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3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93頁【崇文】第23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0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57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92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536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75頁,第1字 |
毌字的翻译
- [unknown: wu2? variant guan1?]
毌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