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的笔顺
殳字概述
〔殳〕字拼音是shū,部首是殳,总笔画是4画。
〔殳〕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几、又”,五行属金。
〔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仓颉码是HNE,五笔是MCU86,WCU98,四角号码是77407,郑码是QX,中文电码是3007,区位码是7615。
〔殳〕字的UNICODE是U+6B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71,UTF-32:00006bb3,UTF-8:E6 AE B3。
〔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505。
〔殳〕字异体字是杸、𠘧、𢎦。
殳的意思
殳
shūㄕㄨ基本解释
①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②秦书八体之一。
③㦸柄。
④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⑤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同本义long pole。
殳,以杖殊人也。 —— 《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 《周礼》授旅贲殳。 —— 《周礼·司戈盾》执殳而立于道左。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 《诗·卫风·伯兮》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3.秦书八体之一 Shu style。
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4.姓。
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9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584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534頁,第10字
古文: 杸
音《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
《說文》:以杸殊人也。
例又,兵器。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使殊離也。
《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
《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例又,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例又,書法名。
《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例又,姓。
例又,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音从几,几音殊──鳥短羽也。與几案之几別。
例又,與別。
《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莫勿翻──沈也。
卷目:考證・辰集下 部首:殳部
愛日堂藏本: 第34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3頁,第33字
《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
謹照原文軍上改車上。
注解
〔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殳部。
〔殳〕字拼音是shū,上下结构,五行属金。
〔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ū] ⑴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⑵ 秦书八体之一。⑶ 㦸柄。⑷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⑸ 姓。
殳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頁碼第93頁,第9字續丁孫
殳
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从又聲。凡殳之屬皆从殳。
附注林義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从殳之字與又、攴同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舩區反頁碼第252頁,第7行,第1字述
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旅賁以先驅。」從又聲。凡殳之屬,皆從殳。
鍇注臣鍇曰:「斷絶分析爲殊;積竹謂削去白,取其青處合爲之,取其有力也。漢昌邑王買積竹杖是也。《詩》云:『伯也執殳爲王前驅。』觚,稜也。殳音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472頁,第3字許惟賢第212頁,第4字
㠯杖殊人也。
段注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御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
《周禮》。
段注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於《周禮》也。
殳㠯積竹。
段注以積竹者,用積竹爲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矝也。《木部》曰:欑,積杖杖也。柲,欑也。《考工記》注曰:廬謂矛柄。竹欑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爲之。
八觚。
段注《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
長丈二尺。建於兵車。
段注《考工記》曰:《廬人》爲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戈崇於軫四尺。人崇於戈四尺。殳崇於人四尺。車崇於殳四尺。酋矛崇於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矛皆插車輢。
旅賁㠯先驅。
段注《周禮》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殳矣。詩曰: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从又。几聲。
段注市朱切。古音在四部。
凡殳之屬皆从殳。
白话解释
殳,用杸 * 。《周礼》上说,杸用积竹作成,有八棱,长一丈二尺,树立在兵车上,车上的部队拿着它作先锋。字形采用“又”作 边旁,“几”作声旁。所有与殳相关的字,都采用“殳”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和「」構成。,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取其引申義,作「持」解;,是刺擊的兵器。金文之,以手持殳,和甲文之形同意。戰國文字二例,「又」保持原形,則省略杆、鐓,殳首訛變為。篆文承於戰國文字之形。隸定作,略失其形,而楷書作殳,則又貼近篆文之形。以上諸形,都從又、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殳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5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5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0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5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8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22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2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9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14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5頁,第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4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1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52頁【補遺】第1652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23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2頁【崇文】第100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8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25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4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321頁,第1字 |
殳字的翻译
-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 schlagen, (dreschen) (V), Shu (Eig, Fam), 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 lance, (nom de famille), 79e radical
殳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午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