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笔顺
摩字概述
〔摩〕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ó、mā,部首是麻,总笔画是15画。
〔摩〕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麻、手”,五行属水。
〔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是摩擦,磨蹭。
〔摩〕字仓颉码是ICQ IDQ,五笔是YSSR86,OSSR98,四角号码是00252,郑码是TGFM,中文电码是2302,区位码是3606。
〔摩〕字的UNICODE是U+646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705,UTF-32:00006469,UTF-8:E6 91 A9。
〔摩〕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279,属常用字。
〔摩〕字异体字是擵、攠、𢣾、𢳀、𥗂、𥗘、𦇑、𪎚。
摩的意思
摩
1móㄇㄛˊ基本解释
①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
②摸,抚。~弄。~挲( suō )
③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④古同“磨”,磨擦。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
2.同本义rub; scrape。
摩,研也。 —— 《说文》刮摩之工。 —— 《考工记》鎋击摩车而相过。 —— 《战国策·齐策》人肩摩。 —— 《战国策·秦策》濯手以摩之,去其皱。 —— 《礼记·内则》
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
3.迫近,接近approach。
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
4.通“磨”。磨砺polish; sharpen。
阴阳相摩,天地相荡。 —— 《礼记·乐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 《易·系辞上》
5.通“磨”。磨炼temper; steel。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 —— 《庄子·徐无鬼》
6.通“磨”。磨灭obliterate; die out。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汉书·司马迁传》
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
7.切磋;研究exchange experience; study。
刚柔相摩。 —— 《易·系辞上》相观而善之谓摩。 —— 《礼记·学记》
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
8.抚摸stroke。
摩顶受戒。 —— 《西游记》
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
9.另见 mā。
摩
2māㄇㄚ基本解释
◎〔~挲( suō )〕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详细解释
◎另见 mó。
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0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8頁,第6字
古文:
音《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磨。
《說文》:硏也。
《廣韻》:迫也。
《增韻》:揩也。
《易・繫辭》:剛柔相摩。〔註〕相切摩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註〕相切磋也。又,〈樂記〉:隂陽相摩。〔註〕猶迫也。
《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摩言切近過之。
例又,揣摩也。
《管子・輕重篇》: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
《鬼谷子・摩篇》:抱薪趨火,燥者先然。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
例又,揚子《方言》:滅也。陳之東鄙曰摩。
《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例又,消摩。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音又,《唐韻》、《集韻》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
《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音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
例或作攠。又,古與靡、磨通。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5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9頁,第2字
又揣摩也。《管子・輕重篇》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鬼谷子摩篇》抱薪趨火,燥者先然。
謹按摩之符也內三句出鬼谷子不出管子。謹將管子以下三十字改爲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注解
〔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摩〕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ó、mā,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麻、手,五行属水。
〔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是摩擦,磨蹭。
〔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ó] ⑴ 擦,蹭,接触⑵ 摸,抚⑶ 研究,切磋⑷ 古同“磨”,磨擦。㈡ [mā] ⑴ 〔~挲( suō )〕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摩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莫婆切頁碼第406頁,第3字續丁孫
摩
異體
研也。从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沒訛反頁碼第974頁,第4行,第1字述
硏也。從手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莫鄱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422頁,第4字許惟賢第1053頁,第5字
揅也。
段注揅各本作硏。今正。此以揅與摩互訓。《石部》硏之訓䃺也。《手部》揅之訓摩也。義各有屬。無容淆之。摩揅之功,精於䃺硏。挼下曰:兩手相切摩也。《學記》曰:相觀而善之謂摩。凡《毛詩・爾雅》如琢如摩,《周禮》刮摩字多从手。俗从石作磨。不可通。
从手。麻聲。
段注莫鄱切。十七部。
白话解释
摩,用手掌将东西研细。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麻”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手、麻聲。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麻」為聲符,可以看成兼義,據《說文》,「麻」的本義是桑麻的麻,是一種植物,表面上與「摩」義無關,但是「麻」的功能之一是製麻繩,製麻繩必需以兩手搓,這個動作和「摩」義接近,因此「摩」從「麻」聲,可以看成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摩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1頁,第1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6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7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5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81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7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9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987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7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9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2頁,第1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12頁【補遺】第1781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78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59頁【崇文】第42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45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95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3頁,第8字 |
摩字的翻译
- rub, scour, grind; friction
- reiben, einreiben (V), studieren; nach etw. forschen; über etw. nachgrübeln (V)
- frotter, gratter, encouragement, amélioration, exercice
摩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