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笔顺
号字概述
〔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háo,部首是口,总笔画是5画。
〔号〕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丂”,五行属水。
〔号〕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是大声喊叫。
〔号〕字仓颉码是RMVS,五笔是KGNB,四角号码是60027,郑码是JAZ,中文电码是5714,区位码是2637。
〔号〕字的UNICODE是U+53F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495,UTF-32:000053f7,UTF-8:E5 8F B7。
〔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43,属常用字。
〔号〕字异体字是呺、嚎、號、譹、𠳯、𩖸。
号的意思
号號
1hàoㄏㄠˋ基本解释
①名称。国~。年~。字~。
②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③记号,标志。信~。暗号。
④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⑤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⑥指某种人员。病~。伤~。
⑦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⑧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⑨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⑩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详细解释
动词
1.扬言有 [多少多少]claim to be。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 《史记·高祖本纪》
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2.命令,发令order。
发枪之号。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明诏大号。 ——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号令
3.召唤;呼唤 call。
号召
4.宣称,称号declare; name。
号之曰有巢氏。 —— 《韩非子·五蠹》号之曰燧人氏。号为军机四卿。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名位;名称;称谓name。
号为张楚。 —— 《史记·陈涉世家》赐号称王。 —— 《汉书·李广苏建传》
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2.记号;标帜 mark。
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3.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alias。
号曰醉翁。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自号刚峰。 —— 《明史》
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4.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word of command; signal; password。
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5.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number。
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6.犹种,类。多为贬义 sort。
那号人
7.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horn; brass instrument; bugle。
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8.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bugle calls。
起床号,熄灯号
9.商店的代称shop。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 —— 《老残游记》
量词
1.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另见 háo。
号號
2háoㄏㄠˊ基本解释
①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②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同本义howl; yell。
号,呼也。 —— 《尔雅》谁之永号? —— 《诗·魏风·硕鼠》公号庆郑。 —— 《国语·晋语》号呼而转徙。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因大号,一墟皆惊。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阴风怒号。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号泣载道。 —— 《明史》
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3.哭而有言cry。
号,痛声也。 —— 《说文》以哭有言者为号。 —— 《颜氏家训·礼》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 《庄子·养生主》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韩愈《进学解》先号咷而后笑。 —— 《易·同人》号呼达旦。 —— 方苞《狱中杂记》
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4.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roar。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 —— 《山海经·中山经》
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5.另见 hào。
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4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4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頁,第10字
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號」。詳虍部號字註。
注解
〔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há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丂,五行属水。
〔号〕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是大声喊叫。
〔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ào] ⑴ 名称⑵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⑶ 记号,标志⑷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⑸ 扬言,宣称⑹ 指某种人员⑺ 标上记号⑻ 号令,命令⑼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⑽ 量词,用于人数㈡ [háo] ⑴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⑵ 大声哭
号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胡到切頁碼第151頁,第10字續丁孫
号
痛聲也。从口在丂上。凡号之屬皆从号。
附注段玉裁注:「凡嗁號字古作号……今字則號行而号廢矣。」鈕樹玉校錄:「《玉篇》以號當号,則号當讀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候到反頁碼第385頁,第7行,第1字述
痛聲也。從口,在丂上。凡号之屬,皆從号。
鍇注臣鍇曰:「丂者痛聲不舒揚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胡到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815頁,第1字許惟賢第362頁,第5字
痛聲也。
段注号,嗁也。凡嗁號字古作号。《口部》曰:嗁,号也。今字則號行而号廢矣。
从口在丂上。
段注丂者气舒而礙。雖礙而必張口出其聲。故口在丂上。号咷之象也。胡到切。二部。按當讀平聲。
凡号之屬皆从号。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戰國文字,與篆文構形相同,皆從号、從虎。《說文‧号部》:「呼也。从号、从虎。」從号,表示與大聲呼叫相關;從虎,表示「呼號」之聲,猶如老虎之厲聲咆哮,本義為大聲呼喊。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号」。
号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00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99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0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98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89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74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18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70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98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0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6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59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082頁【補遺】第1674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3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01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393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5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87頁,第4字 |
号字的翻译
-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 Kennzeichen, Merkmal, Maß, Größe, Tag, Name, Bezeichnung (S), Nummer (S), Datum"_x000d_
- hurler, numéro, nombre, jour du mois, marque, signe, cor (instrument), corne (instrument), trompette
号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秦 简 睡虎地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