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的意思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例子: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辨形:“进”,不能写作“尽”;“渐”,不能写作“见”。
辨析:“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都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按部就班”应用的范围宽;含工作、学习、生产等方面;还可指教学原则;“按部就班”不能。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1. 蜗牛 (谜底:循序渐进)
2. 排队走 (谜底:循序渐进)
故事: 从前纪昌去拜箭法高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好眼睛的基本功,他回家看妻子织布,练就圆睁眼睛,一点也不眨。飞卫让他练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纪昌把头发上的小虱子看成车轮,飞卫这才教他射箭,从此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循序渐进的详细解释
【释义】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语本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按部就班”
【典源】
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据《全唐文・卷五五一・韩愈》引)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喘喘焉无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1],操数寸之管,书[2]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3];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
注解
[1]有司:指官吏。古时设官分职,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2]盈尺:长满一尺,比喻不长。
[3]甲科:唐代考试科目名。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典故】
“循序渐进”原作“循次而进”,见于唐代文人韩愈的〈答窦秀才书〉。韩愈在给窦秀才的信中说道:你是个青年才俊,文采丰富,意气风发。凭著如此优越的条件,当朝廷广招人才时,应该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即使未遇良好机缘,“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也就是说,即使这样平平稳稳,一步一步地来,至少登进士第是没问题的。后来“循序渐进”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宋代大儒朱熹〈答邵叔义书〉一文中谈到作学问的方法时便曾说道:“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意思就是说:作学问必须靠诚心诚意,一点一滴地累积,逐渐地深入推进,绝对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
【书证】
- 0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宪问》:“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
- 02.《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 03.宋・朱熹〈答邵叔义书〉其一:“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
- 04.《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拟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不求利多,但求患减,为得寸得尺之计,收循序渐进之功。”
- 05.《清史稿・卷四四三・于式枚列传》:“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齐万众之心志,循序渐进。”
【用法】
语义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
类别用在“逐步进行”的表述上。
例句
①学习数学一定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千万不可躁进。
②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难免欲速则不达。
③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才不会让民众一时无法适应。
④自从小明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之后,成绩进步很多。
⑤这本哲学导论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基本理论,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⑥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循序渐进的翻译
- follow the order and gradually progress
- 順序(じゅんじょ)に従(したが)って漸進(ぜんしん)する
- шаг за шагом продвигаться вперёд(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ый)
- progresser par éta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