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cùnlànzhīshé

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怎么读

注音 ㄙㄢ ㄘㄨㄣˋ ㄅㄨˋ ㄌㄢˋ ㄓ ㄕㄜˊ

繁体 三寸不爛之舌

感情中性

近义词三寸之舌 口若悬河 喙长三尺

反义词 笨口拙舌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例子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

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精通兵法,很有谋略,能言善辩。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之后,想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我心满意足了”

三寸不烂之舌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人口才极佳,能言善道。◎语本《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一言九鼎”

【典源】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1][2]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3]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5]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注解

[1]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之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2]定从:签定纵约。从,通“纵”。

[3]相:音xiàng。本指视察、仔细看,这里为“看相”的“相”,“不敢复相士”就是不敢再以面貌观察人才能的优劣。

[4]九鼎大吕:九鼎及大吕均为传国宝器,比喻地位极为重要。九鼎,夏禹所铸的九口大鼎,象征九州。大吕,周庙大钟。

[5]彊:音qiáng,同“强”。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闲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典故】

舌头是说话的主要器官,长约三寸,古人多用“三寸舌”或“三寸之舌”来表示口才。例如《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载,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被围,情况相当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想联合楚国来抵抗秦国。平原君要从门下食客选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但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还剩一个人挑不出来,有个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荐,平原君姑且接纳了他。到了楚国,平原君一直不能说服楚王援助赵国。毛遂仗剑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势,义正辞严,气势凌人,楚王便答应与赵国订立盟约。平原君完成任务回到赵国后,赞赏毛遂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吕还要有分量。毛先生三寸的舌头,真是比百万军力还要强大。”自此便一直将毛遂奉为上宾。另外如《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内容则是表述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在协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动了归隐的念头。他推荐萧何担任丞相,并向刘邦表达自己凭著“三寸舌”成为皇帝的军师,位极人臣,已达到一般人最想要的目标了,于愿足矣!所以希望能辞去职务,隐居修道。

【书证】

  • 01.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著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 02.《三国演义》第四二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 03.《西游记》第三八回:“我这去,但凭三寸不烂之舌,莫说是猪八戒,就是『猪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
  • 04.《镜花缘》第九九回:“因其如此之厌,所以凡有客来,总是一概回他不在家,且又能言善辩,凭著三寸不烂之舌,能令客人不得进门。”
  • 05.《荡寇志》第二五回:“待小弟前去,凭三寸不烂之舌,好歹要救八个兄弟回来,死而无怨。”

【用法】

语义形容人口才极佳,能言善道。

类别用在“善于言谈”的表述上。

例句

你放心!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说服他来帮忙!

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

他上了演讲台,便凭著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听众频频点头。

小王凭著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老板举办员工出国旅游。

他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应当可以说服对方接受所开出来的条件。

她凭著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向厂商募捐,终于办成此次义卖活动。

三寸不烂之舌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glip tongue(smooth talk; Blarney stone.)
  2. 口が上手(じょうず)である,能弁(のうべん)である
  3. хорошо подвешенный язык
  4. qui a la langue bien pendue(parleur insinuant)

三寸不烂之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ān),一部,共3画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如: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如: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cùn),寸部,共3画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如:尺寸。

短小。如: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姓。

读(bù fǒu),一部,共4画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làn),火部,共9画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如:烂糊。煮烂。

程度极深。如:台词背得烂熟。

东西腐坏。如:腐烂。

灼伤。如:焦头烂额。

崩溃,败坏。如: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破碎。如:破烂。烂纸。

头绪杂乱。如:烂摊子。

明,有光彩。如:烂银枪。烂漫。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shé),舌部,共6画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如: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如:舌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如:帽舌。火舌。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三寸不烂之舌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