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秣马厉兵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怎么读

注音 ㄇㄛˋ ㄇㄚˇ ㄌㄧˋ ㄅㄧㄥ

繁体 秣馬厲兵

感情中性

近义词厉兵秣马

秣马厉兵的意思

折叠展开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例子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民盟中央吸取教训,秣马厉兵整十日。”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

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秣马厉兵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厉兵秣马”。见“厉兵秣马”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厉兵秣马”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厉兵,磨利兵器。秣马,喂马。“厉兵秣马”指完成作战的准备。《左传》记载:鲁僖公三十二年,驻防郑国都的秦将杞子,派人报告秦王他们已掌管郑国都的北门,是攻打郑国的好机会。三十三年春天,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郑国。郑国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经商途中遇到秦军,知道秦军意图后,他一方面用四张兽皮和十二头牛慰劳赏赐秦军,一方面则是派人赶紧回报郑穆公这件事。郑穆公获报后,派人去招待秦国驻军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结果见到他们已经捆物装车、磨利兵器、喂好马匹,完成作战的准备。于是郑穆公将计就计派皇武子去送行,让秦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免去一场战争。后来“厉兵秣马”被用来指完成作战准备。亦用来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另外在《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可见“秣马利兵”一词,也作比喻完成作战准备的意思。

【书证】

  • 01.《晋书・卷九七・四夷列传・西戎》:“今将秣马厉兵,争衡中国。”
  • 02.元・耶律楚材〈答杨行省书〉:“北阙之恩,秣马厉兵,可报西门之役。”

秣马厉兵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eed the horses and sharpen the weapons(make active preparations for war)

秣马厉兵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mò),禾部,共10画

牲口的饲料。如:粮秣。

喂牲口。如:秣马厉兵(亦作“厉兵秣马”)。

读(mǎ),马部,共3画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如: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如:马蜂。马勺。

姓。

读(lì),厂部,共5画

严格。如:厉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厉行( xíng )节约。

严肃。如:严厉。声色俱厉。

凶猛。如: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磨,使锋利。如: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古同“疠”、“癞”,恶疮。

姓。

读(bīng),八部,共7画

武器。如: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如: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如: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秣马厉兵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